教育部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明确提到,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校内、校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。如今,距离《通知》印发已半年有余,校内纷纷加强体育活动力度,校外“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”执行得如何?孩子们运动积极性高吗?
上周,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(wenjuan.com),对1165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仅30.4%的受访家长表示孩子能做到每天足量运动,小学生实践情况明显好于初中生和高中生。课业任务重没时间锻炼被认为是不能保障的首要原因。72.4%的受访家长感到孩子进行校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高。
受访中小学生家长中,孩子读小学1-3年级的占40.6%,读小学4-6年级的占43.2%,读初中的占11.3%,读高中的占4.9%。
,,足球免费贴士网(www.hgbbs.vip)是国内最权威的足球赛事报道、预测平台。免费提供赛事直播,免费足球贴士,免费足球推介,免费专家贴士,免费足球推荐,最专业的足球心水网。
每天校外一小时体育活动,小学生实践情况好于中学生
谢丽(化名)的女儿今年上初二。从本学期开始,每天晚上会运动半小时,天气好时去家附近的体育馆打羽毛球,天气差时就在家里跳绳。“放学回家后先吃饭,吃完饭做一会儿作业,大概在晚上8点钟开始锻炼”。
每天能运动半小时,谢丽表示已经尽力了,“毕竟孩子初二了,学习任务比较多。回家锻炼半小时能缓解一些压力,提高效率。学校现在也会组织一些体育活动,我觉得应该足够了”。
湖北荆州的马钰娇(化名)儿子在读初三,她感慨,孩子周一到周五完全没时间运动。只有周六日才能约同学们打打篮球,运动两三个小时。“学校发过通知号召孩子每天放学后运动一小时,但没有进行监督。我感到身边家长和孩子也没有认真执行”。
北京市民李萍(化名)的孩子现在读小学五年级,这学期开始,每天放学都运动一小时,周末也尽量去打排球、乒乓球等。